隨著夏日豔陽的威力逐漸增強,司特考生也即將在8月迎來人生中重大的挑戰!
倒數計時的衝刺時間每一分每一秒都更加寶貴~ 公職王知道考生的需求,本期為您精選出國文名師針對「測驗」的技巧傳授及實例剖析,讓你在面對題目時,更加得心應手,贏得高分!
【國文測驗考前提點】
司法國文測驗題部分,100年以前題型分配較為平均,大致可將題目區分為三大類:
(一)與字詞常識有關的改錯、注音、詞義比較、詞性比較等題型為一類。
(二)文意閱讀理解的題型為一類。
(三)應用文、國學常識等偏向記憶性質的題型為一類。
每類約佔2-4題左右不等,每年搭配情況各異。101年以後文意閱讀理解的比重明顯增加,甚至多至7-8題。雖然在只有10個出題配額的情況下,出題的變化性較不易掌握,有時前、後屆考題出題風格完全不同。然而,對比其他各類國家考試的國文試題,對於文意理解能力的日趨重視是相當明顯的,閱讀測驗出題比重逐年攀升,這絕對是考生們值得注意的趨勢。因此,加強文章(特別是文言文)的閱讀能力,大量瀏覽考古題(尤其是白話文的閱讀題型),絕對是能否獲取高分的關鍵。
以下就命題趨勢與準備要領,分別摘要說明:
一、文意閱讀理解
文言文閱讀方面,多見以短篇文言文或詩詞命題,令考生判斷該文的「主旨」,出題範圍以「中學國文課本選文」,或教育部選錄的「核心古文」為主,唐宋名家詩詞、《論語》、《孟子》、《莊子》、《韓非子》、《左傳》、《史記》、《世說新語》、《說苑》等書,唐宋八大家散文亦頗常見,建議平日可多多閱讀,以增加文言文的理解能力。此外,可多多利用如「古典詩詞名句賞析」、「文言文名句賞析」、「文言文名句集錦」、「文言文名句300條」之類的資料,坊間書局皆有類似書籍可參考,或透過上述關鍵詞上網搜尋,皆可取得相關資訊。題目選項往往羅列四個文句,讓考生比較其文意異同(以《論語》、《孟子》、《莊子》、詩詞尤其常見),上述資料多摘錄文言文中較為精譬的名言佳句,並附以解釋、翻譯,對準備考試能提供有效率的幫助。當然,常考的名篇文句如〈論語〉、〈孟子〉中談學問、君子修養、道德價值觀等等的經典格言,荀子〈勸學〉、蘇東坡〈赤壁賦〉、范仲淹〈岳陽樓記〉、孔明〈出師表〉…等,在選項中經常反覆出現,因此,由考古題入手,將每個選項文句之文意弄懂,將來臨考可能會在不同題目中看到相同的選項,多累積考古題對準備考試肯定是相當重要的一環。